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厦门眼科中心连续三年荣获**改善医疗服务大奖!

时间:2018-02-06 08:47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huang浏览:

【文章导读】2018年2月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报》社联合主办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总结推广暨下一阶段宣传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大会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

  2018年2月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报》社联合主办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总结推广暨下一阶段宣传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大会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被评为“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颁奖现场

“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奖状
 
  连续三年拔得头筹   数据说话实至名归
 
  本次大会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和《健康报》社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卫生计生界管理者代表近4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改善医疗服务**阶段3年的宣传工作,同时启动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宣传平台。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等领导就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及继续发挥行业媒体“权威旗舰”作用,创新宣传推广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发言。
 
会议现场
 
  据了解,“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各地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部署,创新性地推出了许多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取得显着的阶段性成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因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创新突出,连续三年斩获“医疗改善服务奖”。
 
  据统计,截止2017年12月31日,厦门大学眼科中心年门诊量超40万人次,年手术量5万多例,主要业务指标稳居福建**,全国前茅。中心患者日益增多,患者对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的满意度也在同步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厦门眼科中心长期以来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对内强化刚性管理,对外提倡柔性服务,内外兼顾,让全院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引入国际医院质量标准   打造JCI**医院
 
  2018年1月15日-19日,几名外国专家来访厦门眼科中心。他们深入各楼层病区,在翻译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深入到病房、诊室、办公区等各个角落查看、指导。这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简称 JCI)的专家Helen Hoesing博士一行,在厦门眼科中心开展JCI基线调查。
 
Helen Hoesing博士等JCI评审专家莅临指导
 
  这是厦门眼科中心在持续提升全院医疗质量与服务的又一大动作。
 
  据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介绍,“JCI是目标国际上广受推崇的医院质量标准,它强调以‘以患者为中心’,协调医院各部门和各员工为患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JCI的标准有300多个,每个标准之下又包含数个衡量要素,总共达到1000多项测量点。引入JCI质量体系,将极大的促进员工思想及行为的改变,可以把厦门眼科中心的医疗质量体系真正的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信息化,能让全院的医疗品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厦门眼科中心执行院长李晓峰也表示,“中心开展JCI基线调查,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借此推动医院服务的持续改进。此次眼科中心希望借助创建JCI**医院的契机,把国际上先进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引进来,给予病人更好的护理和照顾。”
 

 
  而厦门眼科中心自立院之初,就致力于打造让患者满意的医院,随着每年门诊量的提升,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眼科中心每年都会在原有的医疗、护理服务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反馈意见补充更新服务质量规范,确保让来院患者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1月17日,JCI专家走访10楼眼底病区,随机选择几名住院患者交流。患者对眼科中心对医院的环境,医护认真专业的服务态度印象深刻。“我从龙岩老家来住院,中午11点50几分才办理好入院手续,孙六兰护士长得知情况后,交待护士帮我订了餐,很贴心。”病人柯大叔说。
 
  1月18日上午10点,在四楼候诊大厅里,JCI专家看到一名年轻的近视患者到院检查时,因过度紧张,突然晕厥,四楼屈光手术中心陈美珠护士长连同几个护士紧急施救,有人拿手术服,有人端温水,有人挪座位,让病人平躺休息,同时请内科主任会诊,整个处理过程专业、及时,赢得JCI专家连连称赞。
 
  厦门眼科中心物业部主任沈艳慧坦言,此次JCI基线调查对全院的物业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兼任医院总楼层长的她,每天需要在医院大楼跑好几趟,查看哪里有卫生死角,对那些无视医院禁烟标志吸烟的患者及时予以制止。
 
  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我是通过微信预约的潘美华主任。”患者黄小宝的妈妈说。
 
  微信预约挂号只是眼科中心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细节。在医院信息建设上,眼科中心紧跟时代发展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之举——打造全国**眼科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眼科通”。
 

 
  “目前,眼科通患者端的注册用户已近10万,日活跃量达2000多人,很多小儿斜弱视的家长和近视激光手术患者直线通过‘眼科通’在线预约、在线问诊,在线查询门诊报告、门诊费用清单。以前要专程跑一趟医院,现在通过‘眼科通’,患者无需走出家门,只需要在家,仅凭一部手机或一台ipad,就可以实现挂号、问诊、结算、开药、取药及支付。”眼科通负责人介绍。
 
  “眼科通弥补了眼科中心线下服务的一些不足,有效的分流就诊患者,进一步改善了医疗服务。” 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吴国基院长说。
 
  自2017年以来,厦门眼科中心信息科主任朱亿桂被“点名”的次数变多了。黎晓新总院长几乎逢院务会就强调全院推进电子化病历,督促信息科抓紧落实。为此,黎总院长亲自联合赵堪兴教授、吴国基院长、王骞副院长等院内管理层多次开会增删修改电子病历,形成模板在全院推广。
 
  “电子化病例可以避免传统纸质病历常见的书写不规范、不及时,无法联网共享等缺陷。电子病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加快病人信息的整理与共享,加强医疗质量的监督。”黎院长强调。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厦门眼科中心的电子病历使用率达到了97%以上。在医疗安全、医疗质控方面进一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以前看病历都不知道医生写了什么,还经常忘了带病历。使用电子病历后,只要医保卡一刷,以前的就诊病历非常清楚,省去了来回跑、重复检查的麻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孙大妈开心的说道。
 
  不断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专家   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的提升从**上来说,还是要落实到人。
 
  2017年,厦门眼科中心成立了“全国眼科名医工作室”,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黎晓新教授、赵堪兴教授,青光眼泰斗葛坚教授、视光权威瞿佳教授、全国百强名医郭海科教授等一大批北上广名医已经入驻。眼科界**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来院指导并成立院士工作站;长江学者、厦门大学医学院刘祖国教授长期在院坐诊并引领教学科研工作、世界基因治疗知名专家、中国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领军人物、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眼科研究系庞继景教授归国就职厦门眼科中心,担任厦门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更有十多名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着名高校的博导、专家受聘。
 
厦门眼科中心启动“全国眼科名医工作室”
 
  大批名医的入驻加盟,为厦门眼科中心医疗品质的提升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专家名医除了日常坐诊、会诊外,还积极加入到厦门眼科中心每周三晚上的疑难病例讨论会。讨论会由院长或学科带头人级别的专家主持,全院除应急诊、手术医生外都必须参加会议讨论。2017年起,病例讨论会还开通了网络同步直播,让身在外地的专家、医生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参与讨论。
 
  “临床经验一方面靠医生自己的学习探索,一方面就要靠参加行业会议,多学习周边同事,前辈经验。因此组织病例讨论会,意义重大。各科室能从每次的疑难病例讨论中掌握新的知识,有助于拓展医师的临床决策思维,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从根源入手提升医疗质量,切实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黎晓新强调。
 
  疑难病例讨论会目前已形成一个制度,作为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以身作则,即使出差在外地,也会尽早赶回来参加讨论,确实无法赶回来,也会通过手机直播参与进来。
 
  “参加病例讨论会能够让我更好的学习其他医生的经验,特别是像黎晓新院长等专家次独到、准确的点评和总结更是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更快的成长起来,从而也能更好的服务患者。”白内障专科王晶博士表示。
 
  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证   医疗质量再获肯定
 
  2017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继国家三甲眼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后,再获重量级**荣誉——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GCP)认定。
 
  获得国家GCP资格认定,是一所医院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一所医院医疗品质的重要体现。
 
厦门眼科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评审现场图
 
  “通过GCP资格认定,将极大提升厦门眼科中心的临床医疗和科研能力,并将带动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的眼科医疗科研水平,**终提升全院的医疗质量,惠及更多眼疾患者。”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吴护平表示。
 
  “好的医疗服务就是要让患者感动,充满人情味,我们把服务质量做好了,患者自然就认可你、信赖你。我们要用质量夯实百年老院、百年名院的基础。今年厦门眼科中心五缘院区将投入使用,我们还将引进眼科大咖和国际先进的设备技术,凭借强大的专家团队和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在注重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把中心将打造全国**的疑难眼病中心。”厦门眼科中心苏庆灿董事长,对2018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发展蓝图,颇为期待,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