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十三载 跻身眼科“十强”

时间:2016-08-29 15:54来源:未知编辑:huang浏览:

【文章导读】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与专家医疗团队西藏公益行。 精细化、专业化启动,让厦门眼科中心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接踵而来的荣誉,背后是厦门眼科人凝聚、团结的力量。 这个暑期

  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与专家医疗团队西藏公益行。

  精细化、专业化启动,让厦门眼科中心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接踵而来的荣誉,背后是“厦门眼科人”凝聚、团结的力量。

  这个暑期,厦门眼科中心照例忙碌了两个多月,不仅迎来了三波就诊高峰,还大量引进了高精尖人才和新设备技术。与此同时,厦门眼科人还深入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开展义诊公益服务,将光明的种子撒向祖国四面八方……

  “蜕变”成就新力量

  蜕变,从十三年前的改制开始。2003年,随着医改浪潮初涌,厦门眼科中心在福建乃至我国试水改制,在管理上引入更多现代化理念,为医院注入了新鲜血液,医院从此踏上稳健快速的发展之路。一年后,眼科中心迅速从区属二级医院变身为三甲医院,结束了厦门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

  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厦门眼科中心仅次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公立医院,也是入选榜单的社会办医医疗机构之一。

  视光科、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表及角膜、眼外伤、小儿斜弱视、眼整形,如今的厦门眼科中心共有八大科室;而在2003年以前,医务人员只是分为三个专业组,并没有详细的分科。精细化、专业化启动,让厦门眼科中心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0年,厦门眼科中心被批准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力量的注入使其有了更高的技术保障。2011年,荣获国家卫生部“医院改革创新奖”;2012年,被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称号;2016年6月,获评“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成立省级院士工作站……接踵而来的荣誉,背后是“厦门眼科人”凝聚、团结的力量。

  暑期,是厦门眼科中心患者较多的时候。这些求医者,超过七成是从外地慕名而来,其中不乏疑难眼病者。如今,厦门眼科中心的影响力已经走出厦门,辐射区域不仅在厦门周边,更波及各地。

  精心“筑巢”育人引才

  事在人为。而势,也在人为。厦门眼科中心的蓬勃发展之势,离不开“人才”。

  传承一门手艺,没有比带徒弟更直接的方式。在厦门眼科中心,培养团队用的是传统的带徒弟形式,将技术要领延续。新进院的年轻医生,要先当上好一阵子的“书童”———跟着老师坐诊,老师说,新医生记。第二阶段,老师在一旁听,新医生独立出诊,事后老师再点评。这样的“训练”要经历几年。

  除了传帮带,厦门眼科中心还搭建了医教研结合平台,让技术、学术精益求精。2007年,经教育部、卫生部同意,通过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教育厅联合评审,厦门眼科中心成为厦门大学附属医院。双主任制、成立院士平台,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为厦门眼科中心丰满了羽翼。

  良巢引凤。厦门眼科中心的“筑巢”行动催生了“名家效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副院长、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委、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协会主席黎晓新任厦门眼科中心院长,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来院指导并成立院士工作站,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委葛坚担任集团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卢奕任白内障科特聘主任,眼科学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祖国等知名专家加盟……在眼科医生稀缺的医疗行业,厦门眼科中心集聚中高级职称百余人,留学归国人士、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羡煞同行。

  跨越国界耕耘爱心田

  医者仁心。很多时候,厦门眼科人还扮演着“播种者”的角色———他们将光明的种子撒向祖国大地,更走出了国门,耕耘“有温度、无国度”的爱心田。

  每天,厦门眼科中心的义诊活动都在进行。厦漳泉地区,厦门眼科中心派出的义诊团队,采用专职招聘,深入各个社区开展义诊;而在福建他地的偏远山区,厦门眼科人也不辞辛苦地用足迹覆盖。这些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免费眼部体检,患有严重眼疾的患者到厦门眼科中心就诊还可以享受减免来院挂号费,减免手术费用。

  在宁夏、西藏等地,厦门眼科人也将光明带到了那里。2015年11月14日,“闽宁协作”———厦门眼科中心宁夏·彭阳“光明行”活动正式启动,厦门眼科中心专家医疗团队赴彭阳县三天,为100名白内障及胬肉患者实施免费手术。

  缅甸、柬埔寨、尼泊尔等国也有了厦门眼科人的身影。今年9月,厦门眼科人加入的光明医疗队,将随同参与“湄公河五国光明行”公益行动,再次为国际光明事业贡献力量。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