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2010-4-2)
糖尿病病人要定期查眼底在糖尿病病人当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那就是得了糖尿病,眼睛特别容易“脆弱”,会失明,因此糖尿病病人要经常去检查眼睛。这是为什么呢?本报邀请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院长、眼底病学科带头人吴国基院长对此进行相关的解答。
为什么糖尿病病人会失明?
糖尿病病人眼睛“失明”,更多的原因是出现在眼底。在我们的眼底中有像照相机底片一样重要的视网膜,视网膜上分布了许多血管,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含糖高,黏度也高,于是就给血管壁以很大的负担,从而形成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若糖尿病得不到及时控制,视网膜病变将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及严重青光眼。在初期,大部分患者身上并不出现症状,但是到患者出现自觉视力下降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展到较严重的程度而已经错过了 的治疗时机。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内科治疗的时候,不论有无自觉症状,都应该及时并定期接受眼科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比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而导致失明。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升高,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引起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造成机体损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对微小血管的损伤,它导致毛细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继而毛细血管的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产生新生血管,从而将引起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的大量积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病情更重,预后常不良。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厦门眼科中心
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采用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药物、激光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以阻止视网膜新血管形成,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从而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特别是需要反复的多次激光治疗。如出血严重,视网膜增殖形成,视网膜脱离,则需尽早手术治疗,切除浑浊的玻璃体,剥离增殖膜,以便视网膜复位。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专科拥有团队,努力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患者提供“一站式”高标准医疗服务。
吴国基同时兼任厦门眼科中心业务院长,尤擅于玻璃体切割、视网膜病、眼底病、眼神经疾病、白内障等眼病的诊治,麾下的崔丽飞主任是眼底专家黎晓新教授的得意门生,凭借过硬的医技为业界所赞叹,对各种疑难眼底病的诊断均有独到之处,被赞誉为“眼底病研究领域的巾帼名家”。
何建忠副主任医师和刘志雄副主任医师更是我省眼底学科当中凸显耀眼的“青年才俊”,前者师从世界知名眼科专家、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院长Dr.ANGCL,现任厦门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视网膜脱离,黄斑病等眼底病治疗及手术;后者是国际眼外科远征队成员,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擅长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开展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动力学治疗及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