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眼疾病筛的未来

糖尿病是一项全球性的医疗健康挑战,2019年全球约4.63亿成年人患糖尿病(IDF数据)。中国有1.16亿糖尿病患者,预计2030年达到1.4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发病率高达30%,若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将造成视力不可逆损伤或失明。DR 成为中国致盲的主要原因,造成了亚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DR在早中期均不会引起任何症状,然而只有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才能预防失明。提高D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我国政府《全国五年计划之眼保健(2016-2020年)》的主要目标之一,预防DR引起的失明是我国卫生保健的一项挑战。

指南
黎晓新2021.03.12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机理研究

关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在发病机制上的困惑由来已久。课题组通过临床实践和文献学习,尤其通过对一个合并Flammer综合征的NTG家系10年的追踪研究并鉴定了致病基因(EDNRB),认识到血管因素与NTG的密切关系。EDNRB是血管平滑肌张力调节的一个关键受体,其突变与家系中二种主要表型密切相关。

指南
刘旭阳2021.03.18

Survivin/CRM1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类疾病中的表达及GDNF对其修复再生调控的机理研究

本研究将评估GDNF、Survivin和CRM1维持和调控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增殖的作用机制,分析并阐明正常及病变组织中表达变化和特点及Wnt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尝试通过外源性GDNF体外治疗LSCD疾病有助于验证其可行性,并有望开发新的以Survivin/CRM1为靶点的滴眼液作为临床治疗产品。

指南
林志荣2021.03.15

Apelin对氧化应激损伤的RPE细胞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Apelin影响多种视网膜细胞,在CNV形成中起着不可被VEGF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RPE对维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多重作用。应激后的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调控异常与CNV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课题拟探索apelin对氧化应激损伤的RPE细胞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为CNV治疗探索新靶点。

指南
黎晓新2021.03.06

炎性微环境对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效应维持的影响及机制

 以白介素为代表的炎性微环境的持续存在可能是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术后仍发生病情进展的关键原因。本研究拟从细胞、活体角膜及临床等角度,阐明炎性微环境对交联状态的角膜基质细胞形态功能以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探讨在交联术前或术后维持局部抗炎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增强或延长交联手术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指南
刘旭阳2021.03.20

    SCIE
    论文

    论文详情

    科研平台

    两研究所

    国家临床
    重点专科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
    重点实验室

    国家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

    转换医学
    研究平台

    转换医学
    青年基金

    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
    重点实验室

    华厦眼科
    国际论坛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集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眼科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专业研究机构,是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现有基础研究团队60余人,临床研究团队70余人。拥有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外籍讲(客)座教授,厦门大学专任教授,副教授,讲师、实验技术专家、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研究生等各级专业研究人员,人才梯队完整,结构合理,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勇于创新的研究团队。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泪液与眼表面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角膜组织工程,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机理与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角膜免疫,近视眼的病理机制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以及糖尿病角膜视网膜病变等方面的研究。各研究方向在深入探讨眼部生理、病理的同时,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力图通过基础研究阐明疾病本质,探寻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转化医学研究所:致力于我国重要致盲眼病的临床与转换医学研究,解决临床重要科学问题,提高诊疗水平,降低致盲率,形成以转化型医学为基础的视觉损伤与修复的视觉科学研究和以临床解决疑难或争议性问题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基地。鉴于眼内液的免疫炎症确认和致病微生物鉴定是国内眼科的空白,转化医学研究所已建立炎免疫系统、微生物、基因和蛋白多重检测、免疫病理等检测平台,为眼科临床的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眼内淋巴瘤、眼结核等疾病的诊断和疾病转归提供了证据。

    厦门眼科中心于2011年6月经福建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家评审,认定为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2年经国家卫计委评审厦门眼科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入选学科代表了我国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医疗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规范等特点,在临床医疗服务体系中居于技术核心地位,也是推广临床技术、开展临床科研、培养临床人才的重要基地。它是国内医疗行业的最高荣誉,厦门眼科中心成功入选意义非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一张通行证,代表着医院综合实力正式跻身国家前列;它是一张荣誉证书,证明医院达到了国内眼科行业的最高规格;它也是一封感谢信,是国家代表众多患者对医院十几年来为光明事业不懈努力的充分肯定。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年门急诊量42万人次、手术4万余例,住院患者73%来自厦门以外地区。主持及参与19项国际项目,其中6项为NIH资助项目,获得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省市级课题8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发表IF5.0分以上SCI文章32篇。2014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眼科学排行前十。中心具有包括刘祖国(亚洲干眼学会候任主席)、黎晓新(亚太视网膜学会主席)、赵堪兴、葛坚等多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设有八个亚专业平台,建立了完备的临床研究人才体系。参与我国37个多中心研究,其中3个为国际多中心研究,17个任全国总PI。参与起草3个国际及亚洲指南,主持制定我国眼科7个指南和8个共识。已形成16家医院组成的临床多中心研究团队,创建了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市(包括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超过1000家临床医疗机构的临床研究协作网络。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集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眼科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专业研究机构,是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基础研究基地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实验设备齐全,实验平台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研究基地包括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以及厦门大学其它综合性附属医院的眼科,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临床平台。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面向国内外高水平眼科和视觉科学研究人员开放的国际性研究平台,一个推动中国眼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提升的教育平台,一个促进中国眼科界与国际间广泛交流的合作平台。眼科学人秉承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发扬“严谨,求实,自由,创新”的科学精神,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眼科基础和临床研究机构。

    (1)英国利物浦大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人工智能研发合作平台

    (2)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的姐妹中心

    (3)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合作研究中心


    1997年,厦门眼科中心就与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结为姐妹中心,并成为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的合作研究中心,两院定期互派医护人员进修学习。2006年,成为美国Nebraska大学医学院合作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这些高校为中心眼科新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2019年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签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人工智能研发合作协议。此外,还多次组织临床医生赴美国、德国等国的大学及眼科医疗机构研修,促使医师的科研视野、技术水平与现代化接轨。

    2017年4月1日上午,在迎来厦门眼科中心创办20周年之际,由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暨第六届国际葡萄膜炎研讨会”在厦门举行。论坛开幕式上,“厦门眼科中心转换医学研究所”正式揭牌。


    厦门眼科中心转换医学研究所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斥资五千万在五缘湾新院区设立,由我国着名的眼底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教授领衔,创新研究模式,重点关注国内亟须解决的眼科科学研究问题,通过人才引进建立了病原微生物的分子诊断、眼内液的免疫检测、血液淋巴分型和免疫病理平台,创新性推动眼科基础研究的临床转换,形成以转化型医学为主导的视觉科学研究基地。

    2017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暨第六届国际葡萄膜炎研讨会”上,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还出资五千万设立面向眼科界的“转化医学青年基金”,助力高端眼科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青年眼科医师提高科研能力,重视和发展科学研究,推动中国眼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及2012年被厦门市卫计委确定为重点专科,也是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2013年市科技局2000万元资助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014年11月与中国眼科界院士谢立信教授签约授牌院士工作站,2016年6月成为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016年12月成为厦门市医学领先学科,2018年11月成为厦门市眼表与角膜疾病重点实验室,2020年5月20日成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目前拥有中高级职称15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人,留学归国人士4人、博士、硕士生近16人,已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并且特聘国内外著名眼科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本实验室拥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亚洲干眼协会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务委员、角膜病学组、免疫学组委员、厦门市拔尖人才等多名资深专家。


    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设有干眼中心、角膜移植中心、翼状胬肉中心和眼库,其中多项技术均为国内优先开展,牵头并制定了全国《我国翼状胬肉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2017年)》《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我国蠕形螨睑缘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8年)》,是目前国内专业齐全、技术水平高、仪器设备主流、医疗管理科学的专科之一。专科下属眼库与斯里兰卡国际眼库、斯里兰卡国家眼库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角膜移植手术与国际无缝衔接。

    厦门眼科中心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交流新技术、新理念,每年到会300-600人,在业内形成较好的影响力。其中2019年6月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线下规模较大。

    相关报导

    科研项目详情

     

    SCIE论文详情(2009-2021)

    学科带头人

    科技奖励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详情

    发明专利详情

    眼科著作

    制定国家及卫生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