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需要!
因为绝大多数眼病都会影响视力,视力检查是发现眼病并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客观反应病情的主要指标。
视力检查能直接反应眼睛的视功能状态,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高与低、看到光亮和无光感、视力下降急与缓,能直接反应病情的轻重缓急,有助于医生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果不查视力无法判断所患的眼病是否影响视力,影响眼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影响判断眼病的轻重缓急;也影响眼病治疗的评估。
小编以照相机为例,为大家解读一下:
我们的眼睛好比一台照相机,是我们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就可以阅尽大千世界,获取外界信息,传递知识和情感,眼球任何结构的破坏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
1.角膜——照相机镜头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1道关口。正常的角膜无色透明,如果角膜水肿、浑浊、内皮细胞减少到一定数值会影响视力;角膜受损严重,愈合后会留下瘢痕,严重影响视力。
2.瞳孔——光圈
瞳孔俗称"瞳仁",是光线进入眼内的必经通道。光线强的时候,瞳孔缩小;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变大,使眼睛接受的光线恰到好处。瞳孔变形、扩大或缩小,则曝光不当,影响视力。
3.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
晶状体位于瞳孔虹膜后面,呈双凸透镜。我们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如果通过调节,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屈光不正。如近视—远看不清,远视—近看不清,散光—看物体模糊。年老时,晶状体调节功能失调,看近看不清称为老视,即老花眼;看近看远都不清楚时,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4.视网膜——照相机底板(胶卷)
视网膜起感光功能。感光敏锐的那部分,称为黄斑。虽然视网膜很薄,结构却很复杂,分为10层。外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感知成像,产生了视觉,使我们看到的世界五彩斑斓。视网膜上有丰富的血管营养眼球。
5.虹膜——光圈的叶片
呈放射状,负责瞳孔扩大和缩小。外界光线过强时,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光线变弱,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虹膜内含色素呈现不同的颜色。白种人虹膜呈灰蓝色;黄种人呈棕黄色;黑人色素多,呈黑色。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蓝眼睛、黄眼睛、黑眼睛。
6.巩膜——相机壳
巩膜俗称“白眼球”,有一定硬度,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但巩膜发炎时也影响到眼底,引起视力的变化。
7.玻璃体——屈光介质
玻璃体是无色透明胶冻状物质,充满玻璃体腔,玻璃体浑浊容易出现眼前漂浮物、眼前黑影。
我们再来说说眼压,眼压是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正常眼压为10—21mmhg,眼睛的前房后房充满房水。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像一条静静的小河,穿过后房进入前房,流入Schlemm管、巩膜静脉窦与毛细血管交换营养物质,保持着动态平衡,起到营养眼球,维持并调节眼压的作用。眼内病变会带来眼压的波动,如青光眼、白内障过熟期、眼外伤、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等。眼压高可致眼胀、眼痛,视力改变,过高会导致视神经的萎缩,视力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过低会引起眼球的萎缩。一些全身性疾病及眼眶内病变会引起视力、眼压的变化,某些药物也会导致视力的改变,有些药物还会激发青光眼。
所以视力和眼压不仅是眼科医生诊断眼病的重要依据,也是眼科医生治疗眼病、判断眼病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临床依据。
为了您的眼病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为了提高您的看病效率,请您看眼病之前先查视力,需要测眼压时一定要测量眼压,为了您的眼病早日康复,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