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至 寄哀思|厦门眼科中心深切缅怀遗体和器官(眼角膜)捐献者

时间:2023-04-26 09:42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feng浏览:

【文章导读】知恩思源,追远归厚。3月31日上午,2023年厦门市遗体和器官(眼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海沧文圃山陵园厦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举行。 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市委文明办

知恩思源,追远归厚。3月31日上午,“2023年厦门市遗体和器官(眼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海沧文圃山陵园厦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举行。
 
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市委文明办(爱心办)、厦门市卫健委等相关单位,医务工作者代表、志愿者,捐献者家属代表等各界人士齐聚仪式现场,以表达对遗体和器官(眼角膜)捐献者的深切缅怀。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代表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他们离开了 但他们还在
 
音乐低回,肃穆宁静。遗体和器官(眼角膜)捐献者家属代表们手持花束,轻拭墓碑上亲人的姓名,轻声诉说。参加活动仪式的工作人员怀着崇高的敬意,向捐献者鞠躬默哀。大家知道,虽然有人已经长眠于此,但他们还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意义。
 
遗体和器官(眼角膜)的捐献,推动着医学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帮助不少重病患者重获新生。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社会人士自愿到红十字会办理捐献意愿登记,捐献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走一趟“新的人生”,捐献者的家属则在人间大爱中传承和弘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所有人尊重和铭记。
 
受益于生命 又回归于生命
 
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而言,眼角膜移植成功率是较高的。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所以角膜移植出现术后排斥反应的概率很低,使得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位于其他同种遗体器官移植之首,通过角膜移植,一些严重视力受损甚至是失明的角膜病患者有望重见光明,获得一线光明的可能。
 
目前,我国仍有角膜盲患者约400-500万人。幸运的是,有些人通过角膜移植术摆脱了这一致盲性眼病,但仍有不少人还在黑暗中等待光明。虽然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拉越多人选择加入到遗体和器官(眼角膜)的志愿者行列,但是,角膜来源的缺口依然很大。有些人虽在生前签署了意愿,却在医生取用角膜时遭到了其家人的反对。关键是,取用每一片角膜也是有“时效性”的。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中心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表示,捐献角膜是一件崇高的事,需要与家人充分沟通,征得家人同意,才能让每一片捐献的角膜发挥其意义。
 
由于角膜弥足珍贵,临床上都会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化使用角膜,使角膜得到更大化的利用。据了解,角膜是能“一材多用”的,一位捐献者的两枚角膜可能可以帮助到3-4个人。让更多患者受益,是角膜“重生”的使命,更是对每一位捐献者善举的美好诠释。
 
时至今日,角膜移植技术已很成熟,在临床上帮助了很多角膜病患者,如圆锥角膜的青少年,因酸碱化学物烧伤导致角膜混浊的工人,因角膜感染或溃疡被蚕食的老人……他们都通过角膜移植术重获光明,他们在替这些捐献者们去看一次人世间的风景。
 
每一枚捐赠角膜都弥足珍贵,每一个光明渴望都不可辜负。为更大程度帮助角膜病患者,解决临床中角膜移植缺乏供体角膜的问题,在2008年厦门眼科中心便在福建省内率先成立了“眼库”——厦门眼科中心眼库,该眼库具备完善的眼组织材料采集、检测、评估等人员和技术设备。在厦门市红十字会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厦门市角膜捐献工作有了明显的突破,厦门眼科中心在角膜病的临床治疗以及科学研究方面也争先走在全国前列,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角膜病患者在这里完成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让光明延续,让生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绽放光彩。每一位角膜捐赠志愿者用无私大爱让光明有了美的见证,他们的善举值得我们每一个铭记、缅怀。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