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眼科在线咨询
  • 厦门眼科自助预约
  • 厦门眼科掌上医院
厦门眼科热线电话
厦门眼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码入群立即咨询
扫码入群立即咨询
厦门眼科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专栏

厦门眼科张广斌教授参与制定老视矫正型人工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时间:2025-07-23 09:06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lin浏览:

【文章导读】在此关键节点,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白内障学组,基于循证依据深入研讨,就老视矫正型 IOL 的定义与临床应用达成共识,以期为临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老视矫正需求迅猛增长的当下,多种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OL)在临床应用中愈发广泛。在此关键节点,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白内障学组,基于循证依据深入研讨,就老视矫正型 IOL 的定义与临床应用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参考。
 
张广斌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张广斌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凭借其在白内障、老花眼及高度近视等眼病诊疗领域的深厚造诣与丰富临床积淀,深度参与共识研讨制定。其专业见解为共识注入前瞻性思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完善内容体系,精准锚定临床应用规范,为老视矫正型 IOL 的精准施治与效能释放提供坚实支撑,切实满足患者多元视觉需求。以下为共识内容:
 
  《中国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视成为全球性重大视觉问题。老视主要是因年龄增长导致晶状体弹性以及睫状肌收缩能力下降,出现近距离视物困难、视疲劳,甚至眼胀、眼痛、头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近年,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应运而生,主要包括多焦点IOL(三焦点IOL、双焦点IOL、多焦点-景深延长型IOL)、景深延长型IOL(衍射型IOL、非衍射型IOL、小孔成像型IOL)、增强型单焦点IOL、可调节型IOL和Toric老视矫正型IOL 。欧洲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协会临床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全球10%~15%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植入了老视矫正型IOL;以矫正老视为目的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refractive lens exchange,RLE)占所有老视矫正型IOL植入术的5%~10%。为进一步规范老视矫正型IOL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白内障学组,基于针对多焦点IOL的临床应用,已于2019年发布的《中国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年)》 ,针对老视矫正型IOL的定义和临床应用,进行进一步系统整合和总结,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满足临床实践需求,为不同患者群体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1.老视矫正型IOL的定义
 
  老视矫正型IOL通常用于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或RLE,旨在提高白内障或透明晶状体摘除手术后的远、中、近距离视力,同时改善因年龄增长而导致的近距离视力下降,减少日常生活中对老视眼镜的依赖。
 
  2.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希望减少术后对老视眼镜的依赖,并对远、中、近距离视力均有较高要求的白内障患者,优先推荐相对年轻、眼底状况良好并无其他影响视力眼病的白内障患者。
 
  (1)对于术前眼部检查无明显眼前、后节病变,且脱镜意愿强烈的合并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在充分告知患者相关风险的前提下,谨慎选用老视矫正型IOL。
 
  (2)对于经过严格细致术前评估未发现明显眼部病变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OL植入术后的白内障患者,在充分告知患者相关风险的前提下,谨慎选用老视矫正型IOL。推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OL取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老视矫正型IOL植入术同时进行。
 
  (3)对于有角膜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应进行包括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和眼部生物学测量指标等在内的全面检查,综合多种适合角膜屈光手术后的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和患者个性化因素,关注角膜切削居中性,谨慎选用老视矫正型IOL,并告知患者术后存在屈光偏差、视觉质量不佳等风险 。
 
  2.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眼调节力下降的老视患者,或伴有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的老视患者,对远、中、近距离视力有要求,并有迫切脱镜意愿者,可行RLE并植入老视矫正型IOL。
 
  3.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下仍有眼调节力,但不适合行角膜屈光手术或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OL植入术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在经过全面评估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谨慎选用老视矫正型IOL。
 
  4.对于预估术后残余度数大于0.50 D的规则性角膜散光应予矫正,推荐选用Toric老视矫正型IOL;对于预估术后残余度数小于1.50 D的规则性角膜散光,除了选用Toric老视矫正型IOL,还可考虑行飞秒激光辅助弧形角膜切开术。
 
  (二)绝对禁忌证
 
  1.合并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或有严重视神经疾病的患者。
 
  2.合并小眼球、眼底有病理性改变的超高度近视眼、瞳孔显著异常、严重角膜疾病、高度不规则散光、慢性葡萄膜炎、晶状体囊膜及悬韧带明显异常等眼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以及重度弱视患者。
 
  (三)相对禁忌证
 
  1.由于生活或工作需要,对视觉质量要求非常高,或已习惯于戴镜阅读、年龄大适应能力有限的患者。
 
  2.存在非白内障所致的严重畏光症状患者。
 
  3.需要接受其他眼科手术的患者,如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
 
  4.既往有眼外伤或眼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后视觉效果可能受到影响,应在充分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后谨慎选用。
 
  5.焦虑型、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患者,或对术后视力有过高期望的患者,应在充分沟通后谨慎选用。
 
  6.合并精神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在充分沟通后谨慎选用。
 
  7.合并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等眼表疾病的患者,应在围手术期对眼表状况进行监测和治疗,在充分沟通后谨慎选用 。
 
  8.晶状体混浊可影响测量Kappa角或Alpha角的准确性。原则上建议Kappa角应小于0.5 mm或Kappa角小于衍射型IOL中央折射光学区半径,角膜中央直径4 mm区域总高阶像差应小于0.3 μm。对于Kappa角、Alpha角较大的患者,应在告知可能出现的光学干扰现象后谨慎选用。高阶像差等指标较高的患者,应在进行综合评估后谨慎选用。
 
  9.原则上建议在暗室环境中自然瞳孔直径应为3.0~5.5 mm。对于瞳孔过小或过大的患者,应谨慎选用。
 
  03 术前评估和决策
 
  (一)手术时机
 
  详见《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年)》。
 
  (二)术前评估
 
  1.常规检查:包括远、近距离视力、眼位、瞳孔、眼调节力以及双眼视功能 。
 
  2.检查干眼:干眼等眼表症状可能影响术前检查和IOL屈光度数计算的准确度,选用老视矫正型IOL的患者更易受干眼引起的视觉症状影响。建议围手术期对患者眼表状况进行监测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和满意度 。
 
  3.散瞳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对患者进行散瞳,以了解晶状体的混浊程度以及悬韧带的情况,并详细检查眼底,以排除手术禁忌证。
 
  其他相关意见详见《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年)》。
 
  (三)IOL屈光度数计算
 
  术前需要准确测量各种眼部参数,包括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直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以便更加准确预测有效IOL位置。推荐采用第3代及以上理论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数,如Barrett Ⅱ、Olsen、Hill-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Kane、正视眼验证光学(emmetropia verifying optical,EVO)公式等,其中推荐采用第4代及以上理论公式计算RLE的IOL屈光度数。对于角膜屈光手术后(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患者,采用Barrett True-K公式、光线追踪法、Optiwave屈光分析(Optiwave refractive analysis,ORA)像差测量系统计算IOL屈光度数的准确性较高。对于高度近视眼长眼轴患者,采用Barrett Universal Ⅱ、Hill-RBF、Olsen、Haigis公式计算准确性更高;对于眼轴长度大于28 mm者,更推荐使用Barrett Universal Ⅱ、Kane、Olsen、EVO 2.0公式。对于短眼轴患者,目前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计算误差较大,应参考多种公式的计算结果,避免出现较大的屈光度数误差。术后目标屈光度数一般设定在0~±0.25 D。IOL屈光度数的确定还需要参考术前验光结果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用眼习惯。
 
  (四)老视矫正型IOL选择
 
  欧洲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临床趋势调查报告显示,老视矫正型IOL的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其中三焦点IOL约占50%,景深延长型IOL约占33%,增强型单焦点IOL约占8%。在选择老视矫正型IOL时,应明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距离视力的需求程度,如是否需要频繁阅读、使用电脑或进行近距离活动等,根据眼部状况、生活习惯和视力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个性化选择,以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衍射型景深延长型IOL和增强型单焦点IOL植入者对残留的低度球镜和散光度数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五)个性化植入方案
 
  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建议患者双眼均选用老视矫正型IOL,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及术后视觉质量,获得更好的老视矫正型IOL的效果。根据第1只眼术后的屈光状态,进一步确定对侧眼的IOL屈光度数。双眼选用老视矫正型IOL的方案:(1)双眼植入三焦点IOL;(2)双眼植入远、近中焦段的景深延长型IOL;(3)对远、近距离视力要求均较高的患者,可双眼植入双焦点IOL;(4)对远、中距离视力要求较高的患者,可双眼植入远、中焦段或非衍射型景深延长型IOL;(5)对远、中、近距离视力要求较高的患者,可在主视眼植入远、中焦段为主的老视矫正型IOL,非主视眼植入远、近中焦段为主的老视矫正型IOL;(6)植入远、中焦段为主的老视矫正型IOL,主视眼为正视,非主视眼预留-0.50~-0.75 D的微单视设计等;(7)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的患者,可植入Toric老视矫正型IOL或采用飞秒激光辅助弧形角膜切开联合植入非Toric老视矫正型IOL。
 
  04 医患沟通和预期管理
 
  选用老视矫正型IOL的患者,对远、中、近距离的视觉体验要求较高,希望术后减少对眼镜的依赖。建议在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日常用眼习惯以及职业需求,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IOL,保证其术后获得最适合自己的视觉效果。对于行RLE的患者,建议术前明确告知其他替代治疗方案,充分沟通后由患者最终决定治疗方案。
 
  除此之外,还应与患者详细探讨术后视觉质量,包括以下方面:
 
  1.术后可能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现象,尤其夜间可能加重,但随着眼部组织恢复和大脑适应,这些视觉干扰现象导致的不适感会减轻。
 
  2.即使术前尽可能准确进行生物测量和计算IOL屈光度数,术后也可能残留部分屈光不正度数影响视力,可通过戴镜或进一步手术进行调整。
 
  3.植入老视矫正型IOL后,可能经历一段时间视力波动,需要经历恢复和适应的过程。
 
  4.手术的目的是获得功能性视力,即舒适完成日常活动,在特定距离下,仍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可能需要配戴眼镜。
 
  5.术前告知患者,术中若出现任何影响老视矫正型IOL正常植入的情况,如术中发现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囊袋受损、玻璃体脱出、眼内出血、眼压无法控制正常等,为保证安全性和术后视觉质量,可能需要对原手术方案进行调整。
 
  6.暂时单眼植入老视矫正型IOL,可能存在适应时间延长,双眼融合困难,立体视觉下降等情况。若无法适应,需要尽早行对侧眼手术,植入老视矫正型IOL。
 
  05 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操作:建议由技术娴熟的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推荐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晶状体)吸除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晶状体)吸除术 。
 
  2.切口:可采用角巩膜或角膜隧道切口。若预估残余角膜规则性散光度数≥0.75 D,建议给予散光矫正措施(选用Toric 老视矫正型IOL或行飞秒激光辅助弧形角膜切开术等);若预估角膜规则性散光度数≤0.50 D,可通过在角膜最陡峭子午线方向做切口,利用术源性散光尽可能矫正术前的角膜散光 。
 
  3.撕囊:建议中央连续环形撕囊的直径为5.0~5.5 mm,撕囊口全周应覆盖IOL光学部的边缘,以保证IOL的居中性和有效IOL位置,减少因IOL倾斜、偏位以及晶状体囊袋皱缩引起的不良视觉症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前囊膜切开,有利于提高晶状体前囊膜切口的居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建议进行晶状体后囊膜抛光,以降低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4.老视矫正型IOL植入:建议使用推注器植入IOL,避免器械接触IOL光学部,以减少对IOL光学部的损伤。术中调整IOL位置,避免IOL过渡区与角膜前表面反光点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白内障摘除手术导航系统,增加IOL定位的准确性。清除IOL前后表面的所有黏弹剂。密闭切口,稳定前房,观察确认IOL稳定且居中。
 
  5.术中若发现晶状体悬韧带松弛、部分断裂,可在囊袋张力环辅助下谨慎植入老视矫正型IOL。若仍难以植入老视矫正型IOL,建议更换为单焦点IOL,不可勉强操作。
 
  06 术后随访流程
 
  术后随访方案参照常规白内障摘除手术随访计划。告知患者术后3~6个月为视力调节适应期。建议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随访。可根据病情、手术情况、医疗条件等因素,酌情调整随访时间和频率。常规检查项目包括术后病史情况、视力(裸眼和矫正的远、中、近距离视力)、屈光度数、离焦曲线、眼压、眼前节情况(采用裂隙灯检查法)、眼底情况(行黄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视野检查等)。在术后3个月可进行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视觉质量等检查。应关注双眼术后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立体视觉、脱镜率、满意度、视觉质量分析等。
 
  07 不良反应和处理
 
  1.干眼:老视矫正型IOL植入术后泪膜稳定可提升视觉质量。围手术期应关注干眼,术前应注重治疗干眼,术中应减轻眼表损伤,术后应积极治疗干眼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等。
 
  2.视觉干扰现象:老视矫正型IOL植入术后常见视觉干扰现象包括眩光、光晕等。研究结果显示,在植入老视矫正型IOL的患者中,约38%患者经历眩光现象,80%有光晕现象。这种视觉干扰现象多数随着视觉中枢适应,在术后几周至几个月内逐渐缓解。
 
  3.IOL偏心或倾斜:散瞳了解晶状体囊袋情况,必要时早期行手术调整。
 
  4.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后发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建议早期干预,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
 
  5.屈光偏差:应结合屈光偏差的度数、方向、测量的准确性以及患者个人因素、是否存在禁忌证等进行综合考虑,谨慎选择行角膜屈光手术或IOL置换术。Toric老视矫正型IOL旋转引起的屈光偏差可在术后2周至1个月内进行调位。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白内障学组  文章来源:中华眼科杂志,2025,61(06)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