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再添专家!厦门眼科【文章导读】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认定18家单位为2024年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厦门眼科中心有限公司谢立信院士工作站赫然在列。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认定18家单位为“2024年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厦门眼科中心有限公司谢立信院士工作站赫然在列。此次再度顺利通过认定,无疑是对厦门眼科中心长期以来在眼科领域深耕细作、不懈追求卓越的高度肯定。
谢立信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特别在角膜内皮细胞应用理论、感染性角膜病、白内障手术技术改进和眼内植入缓释药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在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市科协、市医学会的牵头下,厦门眼科中心获批成立厦门医学院士指导中心——谢立信院士指导平台。
2015年,经厦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对厦门眼科中心进行考察、评审与考评结果公示后,获批在该院设立厦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2016年,厦门眼科中心成功获批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自此,以谢立信院士为引领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促进厦门眼科中心科学研究与临床技术水平、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完善眼健康和防盲网络建设、增强眼组织库功能搭建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厦门眼科中心谢立信院士工作站以突出的水平和实力通过评审,2024年再次顺利通过认定。
在十年的历程中,厦门眼科中心谢立信院士工作站在稳步发展,依托厦门眼科中心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坚实平台,眼表与角膜病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率领团队成员,紧密围绕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的指导理念,立足临床实践,逐步完善眼健康和防盲网络建设,增强眼组织库功能搭建,不断开展高质量的转化医学研究,尤其在生物工程角膜、眼内植入缓释药物等项目中,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为眼科临床救治与预防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工作站积极推进高质量人才建设工作,工作站通过人才引进和进修提升完善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功底深厚”的人才智能大力推进了产学研用合作和转化的进程。
当前,工作站重点聚焦眼表泪液疾病、圆锥角膜、角膜移植等专项课题。其中,在圆锥角膜的个体化诊疗技术中,工作站前瞻性地在国内提出“屈光性角膜交联”这一崭新的概念,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一举打破了国际上长期以来只有依靠KXL-Ⅱ交联系统才能进行屈光性交联的技术壁垒,为国内圆锥角膜的诊疗开辟了新路径。此外,在角膜移植这一关键领域,厦门眼科中心依托长期与厦门市红十字会积极协作,以及发挥眼库(2008年厦门眼科中心先行在福建省内成立了眼库)优势,在工作站强有力的推动下,已具备成熟开展成分角膜移植手术的能力,并率先在国内开展各类非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如不撕除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角膜小穿孔微创修补、体外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人工角膜移植及眼表重建等,在业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角膜移植手术迈入了高精度、高疗效的新时代,为众多角膜病患者带来新希望与光明前景。
仅在2024年,厦门眼科中心便收获了斐然的成绩。这一年获批立项科研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2项,厅局级33项,横向项目1项;授权专利31个;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累计发表论文104篇,其中SCI70篇;出版著作2本;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其他奖项1项;参与专家共识和应用指南13篇。
成绩是实力的彰显,也是未来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厦门眼科中心将持续发挥谢立信院士工作站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重点项目合作,进一步提高福建省常见眼表与角膜疾病、眼科其他致盲性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以实现眼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高眼健康水平。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