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提醒:一个比看手机更伤眼、更催老的习惯!很多人却戒不掉……

时间:2025-11-21 16:06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lyl浏览:

【文章导读】上课看黑板时,不自觉就会眯起眼睛;走路遇到熟人,眯着眼看半天才能认出;看手机时离得越来越近,实在看不清就皱着眉眯一下 如果你或身边人有近视的困扰,大概率对这些场景不陌

  “上课看黑板时,不自觉就会眯起眼睛;走路遇到熟人,眯着眼看半天才能认出;看手机时离得越来越近,实在看不清就皱着眉眯一下……”
 
  如果你或身边人有近视的困扰,大概率对这些场景不陌生。
 
  很多近视的人都发现,看不清东西时,只要轻轻一眯眼,模糊的画面就会突然“变清晰”。
 
  这神奇的“眯眼魔法”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原理?
 

 
   眯眼变清,本质是“手动调焦”的应急操作
 
  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近视的本质。
 
  1. 近视,是眼睛怎么了?
 
  简单来说,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光线穿过角膜和晶状体,本应正好聚焦在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底片)上。
 
  而近视的眼睛,通常是因为眼轴过长,或者屈光力过强,导致焦点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远的东西就变得模糊。
 
 
  2. 眯眼,是一场“光学骗局”
 
  眯眼能变清楚,利用的是经典的 “小孔成像” 物理原理。
 
  类比小孔
 
  当你眯起眼睛时,眼皮就像给相机镜头加上了一个“狭缝光圈”。
 
  减少散射
 
  这个狭缝可以阻挡大部分从物体边缘射入的、杂乱的光线,只让中央部分的光线笔直地进入眼内。
 
  提升焦深
 
  这样就减少了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散射,增加了景深,让焦点变得更加集中和清晰。
 
  请注意 : 这只是一个临时提升视觉质量的“作弊”行为,并没有改变你眼睛近视的事实,反而掩盖了问题的严重性。
 
 
    别把眯眼当成“救星”,长期下去危害不小
 
  虽然眯眼能暂时解决看不清的问题,但它终究是一种“应急手段”,绝非长久之计。长期依赖眯眼看清东西,反而会给眼睛带来不少伤害:
 
  01、加重眼疲劳
 
  眯眼时,眼部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长时间保持这个动作,容易导致眼周肌肉疲劳、酸胀,甚至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
 
  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期,肌肉长期紧张会加速近视度数的增长。
 
  02、导致眼睑松弛
 
  长期反复眯眼,会让眼睑皮肤受到持续的挤压和牵拉,容易失去弹性,提前出现皱纹、眼睑松弛等问题,影响眼部外观。
 
  03、掩盖近视进展
 
  很多人觉得“眯眼能看清就不用戴眼镜”,却不知道这其实是近视度数加深的信号。
 
  如果长期不矫正,眼睛会一直处于“失焦”状态,大脑为了看清东西会不断调节,反而让近视度数越来越高。
 
 
    科学应对:发现眯眼后该怎么做?
 
  第1步:立即行动,专业医学验光
 
  一旦发现自己或孩子需要眯眼看东西,第一件事不是习惯它,而是立即到正规眼科医院进行医学验光。
 
  这不同于普通的电脑验光,还包括眼压、眼轴、眼底等全面检查,旨在排除其他眼病,获得最精准的矫正度数。
 
  第2步:选择科学的矫正方式
 
  青少年儿童:
 
  根据医嘱验配合适的框架眼镜。如需控制近视发展,可探讨角膜塑形镜(OK镜)、离焦功能性眼镜等方案。
 
  成年人:
 
  佩戴合格度数的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让眼睛能在轻松、清晰的状态下工作。
 
  第3步: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牢记 “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同时,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沐浴在自然光下。
 
 
   清晰进阶:近视手术如何“摘镜”?
 
  对于不想再依赖眼镜,渴望永久性清晰视力的成年人来说,近视手术是一个成熟的进阶选择。
 
  1. 它的原理是什么?
 
  近视手术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用激光在你的角膜上“雕刻”了一副永久的镜片,通改变角膜的曲率,让光线进入眼睛后,能够重新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升裸眼视力。
 
 
  2. 主流手术方式有哪些?
 
  目前技术非常成熟,主流方式主要包括2大类:
 
  一类是激光类手术(如全飞秒3.0/4.0/Pro、个性化半飞秒等),通过精准改变角膜形态来矫正视力,适合近视度数在1200度以内的人群;
 
  另一类是晶体植入术,通过在眼内植入人工晶体来矫正视力,更适合高度近视、角膜较薄或对视觉质量要求更高的人群。
 
  3. 重要提示:
 
  ● 并非人人可做
 
  近视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必须通过长达1-2小时、包含20项左右的详细术前检查才能确定。
 
  ○ 是“矫正”非“治愈”
 
  手术解决了你当前的近视度数,但并不能改变因不良用眼习惯导致近视再度加深的潜在风险。
 
  ● 术后仍需护眼
 
  术后仍需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复查。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