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医声×国际罕见病日】厦门眼科中心胡钦瑞博士后:视网膜色素变性,黑暗逝去,光明到来

时间:2025-02-28 15:58来源:未知编辑:cyx浏览:

【文章导读】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在2018年和2023年,国家发布了两批《罕见病目录》,共含207种罕见病,其中有9种眼科罕见病被纳入其中,遗传性眼病视网膜色素变性就是其中一种

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在2018年和2023年,国家发布了两批《罕见病目录》,共含207种罕见病,其中有9种眼科罕见病被纳入其中,遗传性眼病——视网膜色素变性就是其中一种。
 
今天我们带着视网膜色素变性专业问题,对话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专科胡钦瑞博士,帮助大家了解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疾病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简称RP)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逐渐退化,最终可能导致失明。RP的发病率约为1/4000。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RP的典型症状包括夜盲、视野缩小和视力下降,这些症状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开始显现,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一、疾病发展过程与临床表现
 
RP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目前已发现超过70个与RP相关的基因。 RP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夜盲,患者在昏暗环境下视力明显下降。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视野缩小,形成"管状视野",即只能看到中央区域,周边视野丧失。
 
视力下降是RP的另一个主要症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视力模糊,后期可能发展为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色觉异常和光敏感等症状。
 
RP的诊断主要依靠眼底检查、视野检查、视网膜电图(ERG)和基因检测。眼底检查可见典型的"骨细胞样"色素沉着,ERG显示视网膜功能下降,基因检测可确定具体的突变基因。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二、治疗进展与未来展望
 
 目前,RP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视觉辅助技术。
 
 1.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将正常基因导入视网膜细胞中,以替代或修复突变基因。
· Luxturna:2017年,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voretigene neparvovec)获得FDA批准,成为第一个用于治疗由RPE65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RP的基因治疗药物。它通过将RPE65基因以病毒载体的形式递送到视网膜细胞中,从而恢复视网膜功能。
· 其他基因治疗尝试:目前多种基因治疗方案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涉及不同的RP相关基因(USH2A、CEP290 、CYP4V2、RPGR等)。这些研究的成功有望为更多类型的RP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截至2022年底,据统计已有101项登记在册的针对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最常见的临床试验阶段是1/2期(46项),其次是3期(12项)。RP是最常见的靶向疾病(39项),其次是rpe65介导的视网膜营养不良(13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3项)、无脉络膜症(10项)和色盲(8项)、Leber先天性黑内障(4项)、x -连锁视网膜劈裂(4项)、Stargardt病(4项)、Bietti晶体营养不良(2项)、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1项)和Gyrate萎缩(1项)。
参考文献:Ameri H, Kesavamoorthy N, Bruce DN. Frequency and Pattern of Gene Therapy Clinical Trials for Inherited Retinal Diseases. Adv Exp Med Biol. 2025;1468:89-93. doi: 10.1007/978-3-031-76550-6_15. PMID: 39930178.

2. 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疗法通过使用干细胞来替代受损的视网膜细胞,尤其是光感受器细胞,多项临床试验已陆续开展,研究证实可改善RP患者的视力损害,其安全性也正在验证中。
· 视网膜干细胞移植:将干细胞移植到RP患者的视网膜中,修复受损的视网膜组织。
· 再生医学:通过特定类型的干细胞(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实验室中生成视网膜细胞,并将这些细胞移植到患者眼中,以促进视网膜的修复。
参考文献:Qi XY, Mi CH, Cao DR, Chen XQ, Zhang P. Retinitis pigmentosa and stem cell therapy. Int J Ophthalmol. 2024 Jul 18;17(7):1363-1369. doi: 10.18240/ijo.2024.07.22. PMID: 39026924; PMCID: PMC11246939.
3. 视网膜植入物与人工视网膜
对于晚期RP患者,视网膜植入物或人工视网膜提供了一种替代视觉的方案这些装置通过将图像转化为电信号,直接刺激视网膜或视神经,从而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程度的视觉功能。
Argus II人工视网膜:这是一个植入式设备,通过眼镜上的摄像头捕捉图像,然后将图像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到眼睛的视网膜上。尽管该技术尚不完美,但为一些患者提供了视觉重建的希望。

4. 药物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专门针对RP的药物,但已有一些药物通过延缓疾病进展来改善患者的视力。
抗氧化剂与维生素治疗:某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被认为可以减缓视网膜的退化过程,但其效果因个体而异。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A的补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缓RP的进展。
注:在特定基因型(例如ABCA4基因突变)中是否应该补充维生素A存在争议。

5. 光遗传学

光遗传学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利用光敏感蛋白来控制细胞的活动,响应外部光源并传递视觉信息,治疗各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药物MCO-010(FDA孤儿药认定审批),实验中超过60%患者有临床意义的视力改善。。

参考文献:https://nanostherapeutics.com/pipeline/clinical-trials/

6. 视网膜替代技术

一些研究者正在开发替代视觉感知的技术,如视网膜电子化设备和脑视觉假体(Neuralink脑机接口Blindsight(FDA突破性设备认定);Prima视网膜芯片等)。这些技术的目标是通过电子装置或脑-机接口绕过受损的视网膜直接刺激大脑视觉区域,提供视觉信息。

7. 其它

有动物实验提示光暴露可能加速RP的进展,建议RP患者采取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强光直射等措施保护眼睛。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眼病,其研究和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随着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RP的治疗前景正在变得光明。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RP的方法,但科学研究的进步为患者带来了希望。未来,通过多学科协作和新技术应用,我们有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RP患者重获光明。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