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不胜防”,高危人群应警惕“单眼盲”

时间:2017-09-27 15:33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lin浏览:

【文章导读】在厦门眼科中心门诊就诊的青光眼患者中,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单眼盲”的病人屡见不鲜。虽然青光眼容易令人“猝不及防”,但并非没有防范之策。据王玉宏主任透露,只要能做到

  到厦门眼科中心门诊就诊的青光眼患者中,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单眼盲”的病人屡见不鲜。
 
  “许多患者一只眼睛已因青光眼几近失明,但由于另一只眼没有患病或尚未表现出明显症状,他们往往是在一些偶然的场合下,才发现自己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得见了。”厦门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王玉宏主任指出,比如洗脸时遮住了好的那只眼睛,突然发现另一只眼睛看不见了,类似的情况在青光眼患者中可谓层出不穷。
 
  “视力小偷”令人“防不胜防”
 
  患有青光眼的眼睛有可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不红、不痒、不肿、不痛,外表也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在不知不觉中,视野范围会逐渐缩小。尤其当一只眼睛先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患者往往难以察觉。青光眼就像一个“小偷”一样,一点点地“窃取”视力,等患者有所察觉时,视力可能已经快要被“偷光”了。
 
  王玉宏主任表示,青光眼造成的视力损伤通常是无法挽回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一旦因青光眼导致失明或视力严重受损,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这一残酷的结果。
 
  防治青光眼分三步
 
  虽然青光眼容易令人“猝不及防”,但并非没有防范之策。据王玉宏主任透露,有青光眼家族史、近视下降迅速、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糖尿病患者、眼球特别大的婴儿等都是青光眼高危人群,这些人应该提高警惕,做到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可以更好地对付青光眼善于隐身的特点。正常人在35~40岁阶段时,至少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1年左右检查一次。如果本身具有易发青光眼的任何一个因素,35岁以后应该每1年检查一次。
 
  二:早发现
 
  如果感觉到眼胀、头痛、虹视(在灯光处看到彩虹状光环)、雾视(看事物模糊不清),应果断就医。
 
     三:早治疗
 
  当确诊青光眼后,医生会制定一个详尽的治疗计划。目前青光眼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激光、手术三大类。如果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则可考虑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增加房水外引流。青光眼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越好,拖延病情要不得!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