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因何起?胬肉起源细细查

时间:2015-12-13 09:20来源:未知编辑:huiji浏览:

【文章导读】翼状胬肉不但在现在,在古代同样是一种常见眼病。最初对翼状胬肉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口头文学上,关于翼状胬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210年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决明子味咸平

 
翼状胬肉不但在现在,在古代同样是一种常见眼病。最初对翼状胬肉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口头文学上,关于翼状胬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210年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决明子味咸平,主治青芒,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至公元200年汉代刘熙所撰《释名》有对翼状胬肉的描述“目生肤入眸子曰浸,浸,侵也,言侵明也”。
 
在现代医学中,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翼状胬肉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变,呈三角形,单眼或双眼受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状胬肉,俗称“鱼肉”“息肉”。
 
尽管翼状胬肉增殖性强,但它不是肿瘤。大部分翼状胬肉患者会在刺激性因素下(如饮酒、熬夜、高温、干燥的空调房间、充满烟雾的环境、刺激的食物、阳光照射等情况下)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不同程度的影响用眼时间、甚至影响外观及容貌。当胬肉向角膜中央进展时可引起散光,若遮盖瞳孔则将严重影响视力。
 
人们对翼状胬肉的认识已有上千年,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有准确的把握,并且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治疗和减少复发的目的,但迄今为止其确切发病机制仍未能完全解释清楚。我们也希望在眼科医生的努力下,能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揭开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谜底。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