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眼科在线咨询
  • 厦门眼科自助预约
  • 厦门眼科掌上医院
厦门眼科热线电话
厦门眼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码入群立即咨询
扫码入群立即咨询
厦门眼科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专栏

跨越6000多公里,阿勒泰退休教师两度赴厦,两位院长“接力”主刀再续清晰视界!

时间:2025-07-29 16:57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lin浏览:

【文章导读】这位在新疆阿勒泰任教30年的退休教师——陈伯伯,采访时正坐在病床上,脊背挺得笔直,说话时总忍不住往前倾着身子,语气里的激动藏不住 —— 这双曾在黑暗中挣扎了一年的眼睛,

  “现在电视上滚动的小字都看得清,还有你们身上衣服的图案颜色,红是红,绿是绿,看的非常清楚!”——这位在新疆阿勒泰任教30年的退休教师——陈伯伯,采访时正坐在病床上,脊背挺得笔直,说话时总忍不住往前倾着身子,语气里的激动藏不住 —— 这双曾在黑暗中挣扎了一年的眼睛,终于在厦门眼科中心迎来“高清重启”。

 
张广斌教授
 
  △陈伯伯术后与张广斌院长医疗团队合影
 
  
 
  跨越山海赴厦 | 进行角膜移植
 
  故事的起点,是2023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眼疾。当时65岁的陈伯伯,左眼突然出现痒、疼、视力模糊,当地医院诊断为白内障。可短短几个月,左眼就仅剩光感视力。辗转新疆、北京多家医院,才查明元凶是角膜基质炎,已经到了要做角膜移植的地步,而白内障只是 “配角”。
 
  等待角膜供体的半年,是陈伯伯最煎熬的日子。
 
  “退休后就想自驾游,可眼睛看不见,连穿衣服都得老伴帮忙。”2024 年5月,他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联系了厦门眼科中心。万万没想到,刚到厦门的第二天,就等到了匹配的角膜供体。吴护平院长亲自主刀为他完成了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效果远超预期,模糊的世界重新变得清晰。他和家属特意带来了家乡的特产,一来是想当面谢谢吴院长和医护人员的妙手回春,二来也是想让大家尝尝这份沉甸甸的感激。
 
  光明复现又蒙尘 | 白内障恶化陷困境
 
  原以为这辈子能重见光明已是奇迹,可命运总爱开玩笑——不到一年,在糖尿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陈伯伯的白内障突然恶化,像一层厚重的毛玻璃,将好不容易找回的光明又蒙上了阴影。
 
  "做过角膜移植的眼睛,白内障手术风险太大。"由于有过角膜移植史,眼部结构特殊,对激光定位精度、晶体植入角度的要求极高,手术风险陡增。是冒险手术,还是任由视力在模糊中彻底沦陷?
 
  六千公里再赴厦 | 名医接力破难题
 
  “我就信厦门眼科中心!” 陈伯伯没犹豫,带着老伴再次跨越6000多公里来厦。这次,吴护平院长推荐了擅长高难度白内障手术的张广斌院长。不同于第一次手术时的局促,这次老两口选择轻装上阵,轻车熟路相伴到厦。
 
  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手术的 “接力”需更精细考量 —— 既要呵护移植的角膜,又要扫清白内障的遮挡,每一步都关乎视力的重建。张广斌院长深耕复杂白内障手术多年,面对这个公认的 “烫手山芋”,果断接下了挑战。
 
  “你就放心,我给你做!”张广斌教授的话,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忐忑的老两口,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手术当天,陈伯伯躺在手术台上,听着飞秒激光仪器的轻响,像课堂上学生翻书的声音。张广斌教授凭借精准的操作,顺利完成这场高难度的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矫正型晶体植入术,整个过程如同在 “脆弱的画布” 上精雕细琢,动作轻缓而精准,最终让晶体与这只特殊的眼睛完美适配。
 
  “不到10几分钟就结束了,没感觉疼,稳稳当当的”。第二天复查,陈伯伯视力恢复至0.8 ,比预期的还要好。他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张院长的技术一流,医护人员也很贴心,真的太好了!”
 
张广斌教授
 
  采访时,身旁的老伴也忍不住侃侃而谈。她记得,陈伯伯在手术的前一晚还在忐忑 :“你说这眼睛做过角膜移植,再动刀会不会有风险?要是还看不清,我这耳朵又得靠助听器,活着还有啥滋味?”
 
  此刻,所有担忧都成了惊喜。
 
  山河可期 | 重燃自驾游梦想
 
  “看清了,才能谈得上享受生活啊。”陈伯伯和老伴憧憬着未来,筹划着等回去,就从阿勒泰开始全国自驾游,“如果有路过厦门,一定再来看看你们。”“也欢迎你们来阿勒泰,我一定当你们的向导”!
 
  两度赴厦,这条跨越六千公里的求医路,不仅让一位退休教师重获清晰视界,更藏着两位医者的仁心与患者的信任。就像陈伯伯说的:“眼睛亮了,心里也亮了,往后的日子,要好好看看这五彩的世界,黑暗不是终点,而是光明的底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