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红绿灯在晚上散成了一张彩色的蜘蛛网...”52岁的李薇(化名)握紧方向盘,踩下刹车,一身冷汗。她不曾想到,这份恐惧,竟源于年轻时的那个勇敢的决定。
二十多年前,李薇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时髦”的RK近视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成功告别600度近视,摘掉了厚重的眼镜。她一度认为,“看清楚”是自己保持精致的最大底气。
然而,从今年初秋开始,她的视力突然“掉了线”:眼前像团着一层“迷雾”、夜间也眩光得厉害,甚至严重到连交通灯都扭曲变形...难道是近视手术的‘后遗症’来了?”攥着厚厚的检查报告,她从北方小城直奔厦门,内心不断回响着这个可怕的猜想。
拨云见日:一场精妙的“误判”
在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白内障·老花眼学科带头人张广斌教授接待了这位忧心忡忡的时尚女士。通过详细的问诊与精准的检查发现:她的角膜上,仍留着当年RK手术的痕迹;但真正“迷雾”的来源,却是已经混浊的晶状体——她患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与近视手术无直接因果。
“很多人容易自我误诊”,张广斌教授解释道,随着最早一批接受近视手术的人群逐渐迈入中老年,“近视手术后再遇白内障”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不少中老年朋友如李薇一般,视力下降时,先怀疑是手术‘后遗症’或‘复发’,而延误了白内障治疗。虽然二者症状相似,病因却迥异,近视手术主要作用于角膜,而白内障是晶状体的混浊,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确实会给手术增加难度。
技术革新:飞秒激光助力视界焕新
李薇的情况特殊在:本身是高度近视,眼轴较长,再加上RK术后角膜留下的放射状切口,让角膜结构比普通人更脆弱,传统手术不仅操作风险高,术后视力恢复效果也难以预测,治疗远非 “1+1=2”,需要更精细的规划和更前沿的技术,对主刀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也更高。
“过去的顾虑,在今天已经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对人工晶体测算的专业把控,张广斌教授联合医疗团队顺利为其实施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这项技术能在计算机引导下完成精准切口,完美避开当年RK手术的角膜薄弱区。整个手术过程快速平稳,短短10分钟,一次解决白内障、近视、老花等多重视力问题。
“现在的技术,切口比头发丝细,几乎无痛,恢复也很快。”术后一周复查时,李薇双眼视力已从就诊时的最佳矫正视力0.2,提升到了1.0。
二十多年前,她靠近视手术摆脱了眼镜束缚,如今,又借高科技白内障手术,重新找回清晰视界,让视力难题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提醒:近视术后白内障也能精准治疗
“很多人以为做过近视手术,老了就不能做白内障手术,其实不是这样。” 张广斌教授强调,只要通过精准化诊疗体系,控制术前生物测量误差,结合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多焦点/连续视程晶体植入等技术,可实现从‘复明’到‘优视’的跨越。建议有近视手术史的人群,若出现视力模糊、看东西有重影、夜间光晕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且尽量携带既往病历,方便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即使没有视力问题,中老年人也建议每年做一次眼部检查,早期发现白内障等问题,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厦门眼科中心已成立福建省首个“高度近视白内障专病门诊”,在业务副院长张广斌教授的带领下,重点聚焦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以及既往有过近视矫正手术史的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依托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3D数字导航系统、屈光性人工晶体测量中心等国际前沿设备和技术,可为患者提供“精准屈光度测量—个性化手术—终身眼健康管理”全周期诊疗服务,为高度近视并患有白内障的人群带来精准医疗解决方案,一次性解决老花眼、白内障、近视多重视力问题。另外,门诊还推行“24小时日间手术”,结合集采政策与专项补助,大大减少了患者负担和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