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18岁高三女生斑马线被撞飞离世!她的生命却在厦门得以延续,以这种独特的方式……

时间:2018-04-08 15:31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lin浏览:

【文章导读】器官捐献,看似很遥远,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也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更多人得以重见光明!生命得以延续!这些故事讲述着,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器官捐献,看似很遥远,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也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更多人得以重见光明!生命得以延续!
 
  捐助者的故事
 
  18岁高三女生
 
  2017年10月15日,读高三的18岁女孩曾雅琪在晋江平山中学校门前的斑马线上,遭遇车祸被越野车撞飞,送医院手术抢救后一直未能苏醒,仅靠呼吸机维持心跳。雅琪父母强忍悲痛,表示愿意在女儿去世后捐献出女儿的器官。
 
  10月22日,曾雅琪不幸离世,父母忍痛在器官捐献登记表签下名字,自愿献出女儿的眼角膜,帮助他人看见光明。当天下午,厦大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医师来到晋江,在对雅琪遗体鞠躬致敬后,厦门眼科中心的医护人员取下了她的眼角膜。而所取眼角膜,将至少帮助3名患者重见光明。
 
  雅琪的父母坚信:女儿还活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退役军人
 
  张金良是一名退役军人,三明人。2016年5月,得知自己患癌症晚期、将不久于人世的张金良,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捐出自己的遗体与眼角膜。曾在部队时,张金良看过一条遗体捐献的报道,此后,这个念头就一直留在脑海里。
 
  张金良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姓名
 
  2016年8月15日晚,张金良离世的消息还是传来了。第二天,厦门眼科中心用张金良捐献的角膜为3名患者做了角膜移植手术,3名幸运的角膜盲患者因此重获光明,他们将替张金良重新看世界。
 
  “80后”女子抗癌9年
 
  2015年7月12日中午,30岁癌症患者徐洪恋因长期受癌痛折磨无法握笔,丈夫王伟宗替她在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上名字并按下手印,夫妻俩最终决定,徐洪恋离开后将眼角膜捐献给渴望光明的人。
 
  2015年7月14日凌晨1时10分,徐洪恋在医院离世。次日11时至13时30分,徐洪恋的眼角膜在厦门眼科中心被成功移植到60岁的厦门王大爷和21岁泉州小林的眼睛上,这一老一少因为徐洪恋及家人的善举重获光明。“我走后也要捐献器官,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要让生命得到延续,让生命在有限的长度里尽可能活出宽度。”王伟宗和妻子曾这样约定。
 
  这些故事讲述着,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我们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但却有选择尊重生命的权力。
 
  接下来,透过一份数据了解一下,近些年,厦门遗体捐献的真实情况。
 
  ◎厦门市遗体登记累计1103人
 
  ◎器官(组织)登记累计1186人
 
  ◎实现遗体捐献150例
 
  ◎眼角膜捐献117例
 
  ◎器官捐献36例(大器官104个)
 
  截至2018年4月3日,由于器官捐献实行的是“双盲制度”,这意味着被捐献器官者,并不会知道捐献者是谁,然而尽管被捐献者不知赠者何人,他们却始终对这伟大的馈赠心怀感激。
 
  历年来,厦门已有眼角膜捐献117例,他们为陌生人送去光明的力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捐献者是伟大的,受捐者是幸运的,这使得生命像一颗种,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却在新的生命中再次萌芽,无数条生命能够重见光明,是在一次次夜晚的不休中得到实现,无数个家庭能够相见团聚;是在一次次与时间赛跑中争分夺秒,而这其中 —— 医生,便是开启这扇生命之窗的守门人,全国每10位患者就有一位在厦门眼科中心做角膜移植手术,每年500多位患者在厦重见光明。
 
  角膜疾病是第二大致盲眼病,也是眼球摘除的第一致病因素。我国有400多万角膜盲患者,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的。但由于角膜缺乏,全国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几千例。建设眼库和开展组织工程角膜研究成了解决角膜匮乏的重要手段,手术技术的进步,眼表及角膜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民众眼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是减少角膜盲的必要手术。
 
  捐献角膜
 
  每年一两人递增到二三十人
 
  2008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先行在福建省建立眼库,厦门眼科中心眼库已经发展为我国十大眼库之一。该眼库也是卫生部、教育部认可的国际标准器官捐献协作单位,一方面积极接收全省各地的角膜捐赠,另一方面与各大眼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角膜资源共享。
 
  截至2018年4月1日,眼库共接收了全国144名志愿者捐献角膜。从最初的每年一两人,到现在的每年二三十人,可以说是不小的进步。
 
  即便如此,相较于全国400多万的角膜盲患者及厦门眼科中心每年逾2000人的角膜移植手术预约量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为了给更多患者带去光明,厦门眼科中心积极开展人工角膜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国内角膜病领域的大咖,中国角膜病领军者、眼科界 的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充分肯定了厦门眼科中心在这两个方面取得的成绩。2017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成为福建省全国角膜移植质量控制联盟成员单位。
 
  视力0.3
 
  新技术让青海阿婆重见光明
 
  在寻求角膜材料方面不断突破之外,角膜移植手术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吴护平教授表示,飞秒激光是近年来用于角膜病治疗技术上突破性的进展。飞秒角膜移植手术可以减少缝线,减少散光,极大提升术后视觉质量,且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对角膜移植患者来说,飞秒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运用,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
 
  青海的刘阿婆,在当地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医生说需要做角膜移植,但又说,“像你这么大年纪,恐怕很难等到角膜供体”。一家人全都慌了,阿婆的孙女在厦门读书,她一直追问眼科中心什么时候有合适的角膜。
 
  当眼库接受到一枚新鲜的角膜时,阿婆“博最后一线生机”,穿越2400多公里来到厦门。吴护平教授为刘阿婆的右眼做了比传统手术更先进的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出院时,刘阿婆的视力从术前的只剩光感到术后视力0.3,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黎晓新教授评价厦门眼科中心开展的飞秒激光辅助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说:“此手术技术属国内尖端技术,是眼科同行的教科书,也成为各眼科医院的标杆。”
 
  院士工作站
 
  引领打造四大诊疗中心
 
  厦门眼科中心获批厦门市、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后,眼表科室在谢立信院士的引领作用下,发展迅速。
 
  该科室是国内较早开展飞秒激光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移植、基质角膜移植、异体角膜移植、人工角膜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口唇黏膜移植及眼表重建术的医疗单位之一。
 
  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泪液与眼表面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角膜组织工程、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机理与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角膜免疫,以及眼部肿瘤等方面的研究。科研项目获得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资助,主编了5部专着的撰写,研究成果申请了11项国家专利,获得福建省及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等。
 
  目前科室已经形成疑难角膜病诊治中心、圆锥角膜中心、干眼中心、翼状胬肉中心四大诊疗中心。眼表及角膜病整个学科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国民角膜健康的重要手段,既能够在疾病发生后对症解决,也能够将疾病抹杀在萌芽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角膜盲的发生。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