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er先天性黑曚有哪些临床症状

时间:2018-08-02 10:02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lin浏览:

【文章导读】厦门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副所长,遗传眼病咨询门诊庞继景教授表示,认识和了解Leber先天性黑曚的临床特征,早期行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Leber先天性黑曚(LCA)是发病早而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全世界患病率为1/81 000—1/31 000,约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5%,占儿童先天性双眼盲的10%~20%。因此,厦门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副所长,遗传眼病咨询门诊庞继景教授表示,认识和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行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Leber先天性黑曚的临床症状
 
  LCA具有临床表现多样性与遗传异质性的特点,其临床特征为出生时或出生后重的视觉丧失,有畏球不久光、眼出现严震颤、固视不能、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指压眼球(指眼征)、眼球凹陷等,视网膜电图(ERG)波形明显降低或熄灭型。眼底改变个体差异较大,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病程进展眼底周围可出现椒盐样的色素沉积,视网膜血管狭窄,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周边或赤道处偶见不规则多发的黄白色点状渗出灶。除此之外,也可伴有高度远视或高度近视、圆锥角膜、白内障、智力障碍、肥胖、代谢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肾、骨骼等眼部和全身发育异常。
 
  庞继景教授指出,因该病眼底改变变异很大,早期眼底可正常或接近正常,且一些基层医院缺乏眼部电生理等检查设备,此外,婴幼儿多无法在清醒状态下配合ERG等检查,有些患儿早期常被诊断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屈光不正或弱视。LCA1病人的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既不像RP患者一样单纯表现为杆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夜盲,也和锥细胞功能完全丧失表现为昼盲的全色盲不完全一样。这类患者虽然主要表现为畏光等锥细胞障碍,但即使在早期也有不同程度的杆细胞功能障碍即轻度夜盲。
 
  目前临床上只要发现出生后患儿有不追物,压眼征及眼球震颤三联征,就可以初步诊断为LCA并对患儿进行ERG检查。如果有明显的ERG异常,则可临床诊断为LCA,并进一步做基因检测确定致病基因和最后的基因诊断,为将来的基因治疗做准备。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