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型遗传性黄班变性如何进行治疗

时间:2018-11-26 17:28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lin浏览:

【文章导读】Stargardt病(STGD)又称青少年型遗传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双侧对称的进行性黄斑萎缩性疾病,1909年因德国医生Stargardt首先报道而命名,其群体患病率约为1/10

  Stargardt病(STGD)又称青少年型遗传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双侧对称的进行性黄斑萎缩性疾病,1909年因德国医生Stargardt首先报道而命名,其群体患病率约为1/10000。
 
  发病年龄
 
  多见于青少年期(6-20岁)发病,男女均可见。
 
  青少年型遗传性黄斑变性视力如何?
 
  STGD的会导致中心视力下降呈进展性,最终视力多在0.1或以下。
 
  在发病初期,眼底可完全正常,但中心视力已有明显下降。色觉正常或轻度异常,随病程发展为红绿色弱、红绿色盲至全色盲,因此易被误诊为弱视或视神经炎。
 
  进行期:此时眼底改变是中心凹反光消失,继而在黄斑深层见到灰黄色小斑点,并逐渐形成一个横椭圆形境界清楚的萎缩区,如同被敲击过的青铜片样外观,在病程进展中萎缩区周围逐渐出现黄色斑点,萎缩区又扩大,可侵及整个后极部。此时FFA检查可见特异的暗脉络膜征,黄斑呈高荧光、窗样透见荧光,或牛眼(靶心)状高荧光。
 
  晚期:在黄斑部能见到硬化、萎缩的脉络膜血管,并有形态不规则的色素斑。
 
  STGD多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少数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或X连锁隐性遗传(XL)。ABCA4是STGD主要的致病基因,所占比例超过95%。其他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发现STGD3的致病基因为ELOVL4,PROM1突变可以导致STGD4。
 
  据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遗传眼病基因治疗专家庞继景教授指出,目前针对ABCA4基因突变的STGD1基因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是因为ABCA4基因较大,无法直接插入转染效率较高,但容量较小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内。目前国际上对这类较大基因突变采取的一次性基因疗法一般包括:
 
  1、应用容量较大的病毒载体,
 
  2、利用基因编辑方法纠正相应致病大基因中的某些特殊突变,这对突变位点相对集中的致病基因导致的疾病比较适用,但对突变位点比较分散的致病基因治疗意义较小。
 
  3、选取相应基因中某些最主要的功能区DNA片段,删除不必要部分DNA片段,从而适合腺相关病毒载体容量,这对致病基因不是特别大的疾病意义较大。
 
  4、把一个较大基因分成两个小基因,然后分别应用两个腺相关病毒载体把分成两半的基因分别转入相关视网膜细胞后在体内再合成一个完整的较大基因,并表达出具有正常功能的相应蛋白。但 STGD1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早期应用的容量较大的慢病毒载体只能转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而对发病具有重要作用的成熟光感受器细胞转染效率较差,所以临床试验进展较慢。
 
  今年欧美科学家在HGT发表了分别应用两个腺相关病毒载体把分成两半的ABCA4基因转入视细胞后在小鼠体内视细胞再合成一个完整的ABCA4基因,进而表达出具有正常功能ABCA4蛋白的文章,为将来应用双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替代疗法开展治疗STGD1的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刚刚参加了美国眼科学会的庞教授特别指出,作为突变频率较高的一个病种,青少年黄斑变性也是厦门眼科中心开展国内外临床试验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为上述不同疗法各有优缺点,患者需要尽快进行详细的基因和临床特殊检查并确定病变基线,为将来2-3年的具体观察和不同治疗分组做好准备。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