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是“用眼视物”后机体产生的不适感,其眼部症状包括:不能近距离工作、眼干、眼胀痛、眼痉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异物感等。
视疲劳的症状还包括:眼眶痛、面部肌肉抽搐、头痛、眩晕、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由此可见,视疲劳不仅出现眼部的症状,也会出现全身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根头发都可影响全身,更别说眼睛了。眼睛是由第2对脑神经的“视神经”、第3对脑神经的“动眼神经”、第4对脑神经的“滑车神经”、第5对脑神经的“三叉神经”的眼支和第6对脑神经的“外展神经”支配的。
视疲劳的眼外症状,可能与12对脑神经相互影响有关,如第7对脑神经的“面神经”支配面部的肌肉,异常时可出现面部肌肉抽搐。第8对“位听神经”负责听觉和人体的平衡,异常时可出现眩晕。第10对脑神经的“迷走神经”支配胃肠道,异常时可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如何减少视疲劳呢?
首先,要消除引起视疲劳的客观因素。比如要准确地矫正屈光不正;要治疗引起视疲劳的全身疾病;看书时光线强度要合适等。
其次,要注意眼睛的休息。第一,要养成“看一会儿,想一会儿”的习惯,“愣神儿”其实是眼睛一种较好的休息方式;
第二,要“闭目养神”,闭眼后,眼睛不再进行调节和集合,使眼睛能够放松;
第三,要“高瞻远瞩”,城市化、信息化的发展,使我们看近多了、看远少了,看远能使眼睛放松,如果要使我们的眼睛彻底放松,需要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第四,要勤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虽然不能预防近视眼,但可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