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作为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延缓视力下降。目前,临床治疗手段已形成 “药物 - 激光 - 手术” 的阶梯式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眼压水平及眼部条件个性化选择。
药物治疗是青光眼的一线方案,主要通过滴眼液降低眼压。常用药物分为四类:β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房水生成,适合大多数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前列腺素类药物能促进房水排出,降压效果持久且每日仅需使用一次;α 受体激动剂兼具减少房水生成与促进排出的作用,适合合并干眼症的患者;碳酸酐酶抑制剂则适用于对其他药物不耐受的人群。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以防眼压反弹。
激光治疗是药物效果不佳时的重要补充。开角型青光眼常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通过激光能量改善小梁网排水功能,操作便捷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部分患者可长期维持眼压稳定;闭角型青光眼则需先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虹膜上打孔引流房水,预防急性发作,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与激光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传统小梁切除术通过建立人工房水通道降低眼压,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术式;近年来,微创青光眼手术(如iStent植入术)因创伤更小、恢复更快,逐渐成为轻中度患者的优选。术后需定期复查眼压与眼底,避免感染、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此外,青光眼治疗需长期坚持,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低头、控制情绪波动,同时定期监测视野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守护剩余视力。
作为厦门眼科中心的重点科室之一,多年来,在学科带头人王玉宏主任带领下,拥有实力雄厚、梯队完整的人才团队。科室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致力于各种常规及疑难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既能开展各类传统青光眼手术,更熟练掌握国际先进微创 / 无创术式,如:360°粘小管相关手术(GATT/ABiC/MAT/CP)、KDB刀小梁切除术、内窥镜手术、微脉冲、XEN、小梁网微支架iStent inject W植入术等术式等;配备全球领先的诊疗设备与完善随访系统。同时也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分中心”及“青光眼规范化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同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持续引领技术革新。
科室还每年走进社区常态化开展眼健康义诊;在福建省率先成立青光眼俱乐部,持续普及 “早查早治” 理念;更联动公益项目,为经济困难患者精准提供手术补助,从预防筛查、诊疗救助到健康科普构建全周期眼健康守护网,赢得患者与同行的广泛认可,成为百姓信赖的青光眼诊疗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