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成功,但视力已经只剩下光感了。”——4月底,当厦门眼科中心青光眼黄维艺副主任为43岁的陈静(化名)实施抗青光眼手术时,这位母亲的视界已缩成掌心大小的模糊光斑。她的病程始于一场被忽视的妊娠糖尿病,却在产后演变成“视力雪崩”: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每一步都比医生预言的还要早。
10年间 以爱为名的“甜蜜视力陷阱”
十年前,初为人母的喜悦尚未消散,陈静的产检报告却敲响了警钟:妊娠期糖尿病。医生建议她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看着体重秤上飙升的数字,为了孩子的她选择了咬牙“硬扛”。然而这份孤勇的守护,却为眼健康埋下了隐患。
产后复查时,陈静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始终在9.0mmol/L以上,血压多次突破160/100mmHg,更致命的是,她拒绝承认自己是‘糖尿病’患者,长期失控的血糖不断蚕食着她的视力——双眼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右眼更是引发了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最凶险的眼疾之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6个月 从失控血糖到失明危机
她辗转多家医院进行了多次眼科手术,但仍“刹不住车”。短短6个月,并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更像“无声的洪水”,吞噬着她的剩余视力。“每次辅导作业都要把题目贴在墙上,生怕看不清孩子写的字。”陈静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孩子去年数学考卷的特写——那是她最后一次看清完整的数字。
厦门眼科中心黄维艺副主任接诊后,为陈静进行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后发现:曾因白内障、眼底做过手术,她的左眼术后视力保持在0.25左右;右眼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力仅存光感,眼压高达58mmHg(几乎是正常眼压的三倍),虹膜表面爬满新生血管!
黄维艺主任介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复杂的青光眼类型,通常继发于其他眼部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由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像失控的藤蔓堵塞眼睛的排水系统(房角),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到了晚期,一般药物和常规的青光眼手术均无法有效降低眼压,可在数周内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1场手术 与仅存的“光明”赛跑
“再拖下去,右眼可能会永久失明。”尽管治疗难度较大,手术风险大。但为了挽留住这位年轻妈妈的现有视力,在积极控制血糖、眼压等各项指标后,黄维艺主任联合团队紧急陈静其成功实施了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这是一种针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通过将带有智能阀门的引流装置植入眼内,自动感应调节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压。当药物或常规手术无法控制病情时,该手术可长期稳定眼压,延缓视力损伤,有效缓解痛苦。”
术后次日,陈静眼压已经稳定降至正常范围,仅存的视功能,也幸运地得以保留。接下来,还需做好密切的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
别让"糖分"偷走你的光明!
黄维艺主任表示,在青光眼门诊中曾接诊过不少类似因高血糖导致视网膜缺血,异常新生血管阻塞房角而引发青光眼的患者,当出现视野缺损时,往往已发生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在此,黄维艺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5-8倍。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广大糖尿病朋友一定要做好严格的血糖管理、规律的眼底筛查和及时治疗,则预后较好。同时,还要合理膳食、运动并且戒除烟酒,能有效降低青光眼等致盲性眼部并发症发生率。